青青草原综合久久大伊,精品无码66区,视频一区 国产素人一区二区三区,亚洲色欲成人在线观看视频一区

新聞中心

潤拓新聞
行業新聞
天然氣切割視頻

聯系我們

  1. 電話:010-63281184
  2. 手機:18514441776
  3. 郵箱:bjrfrq@163.com
  4. 網址:www.cuikai.net.cn
  5. 郵編:100055
  6.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南濱河路27
  7. 號7號樓貴都國際中心A座1203室
首頁 >新聞中心 >行業新聞

工業經濟回穩向好

點擊次數:481 發表時間:2023-2-3

 新華網 編輯:蘆思雨

2022年,全國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6%——

工業經濟回穩向好(銳財經)

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6%;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4%;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6%……在近日舉行的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負責人介紹,2022年,中國工業經濟回穩向好,工業對國民經濟的支撐和貢獻進一步提升,產業發展韌性進一步增強,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進一步加快。

工業經濟彰顯“壓艙石”作用

工信部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田玉龍介紹,2022年,工業經濟面臨的國內外環境嚴峻復雜,穩增長壓力較大,中國積極采取一系列舉措,推動工業經濟企穩回升。

工業經濟回穩向好,“壓艙石”作用進一步彰顯。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6%,其中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9.1%,規上工業企業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5.5%。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6%,為近年來較高水平;工業拉動經濟增長1.1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拉動0.8個百分點;制造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27.7%,較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

C919大型客機實現全球首架交付;國產體外膜肺氧合機(ECMO)實現整機及關鍵零部件的突破,獲證上市并投入使用;創建45個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100個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工業互聯網全面融入45個國民經濟大類,具有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超過240家……2022年,中國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步伐加快,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深入推進。數據顯示,2022年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4%,高于制造業增加值增速4.4個百分點;新產品產量保持高速增長,新能源汽車產量連續8年保持全球第一,產銷同比分別增長96.9%和93.4%。

中小企業生產經營總體平穩

2020年以來,受疫情持續影響,中小企業受到較大沖擊,中國出臺了一系列紓困解難政策措施,助力中小企業平穩健康發展。

數據顯示,2022年各類市場主體享受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超4萬億元,其中約四成惠及小微企業;截至2022年11月末,全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達23.2萬億元,同比增長23.7%。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1-11月,規上工業中小企業數量、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同比分別增長10.5%、6%、0.3%。

同時,工信部建立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累計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997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7萬家;開展“一起益企”中小企業服務行動,累計服務中小企業超過5000多萬家(次)。田玉龍介紹,對1800多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調查顯示,2022年1-11月,“小巨人”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為10.7%,高于規上工業企業5.2個百分點。

近日,針對中小企業當前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助力中小微企業穩增長調結構強能力若干措施》,立足于“紓困和服務兩手抓,調結構和強能力并行推”提出15條具體舉措。

“2023年,中小企業平穩發展的困難挑戰依然較大,我們將進一步強化政策惠企、環境活企、服務助企、創新強企、人才興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推動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田玉龍說。

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

2023年,工信部將著力擴需求、促循環、助企業、強動能、穩預期,推動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取得新成效,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

在加快工業互聯網規模化發展方面,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確保《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各項工作圓滿收官;深入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

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安全水平和競爭力方面,抓好補短板、鍛長板、強基礎、育集群等重點任務,加快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

在推進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方面,制定出臺《加快制造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實施工業節能降碳專項行動,開展一批工業綠色微電網、數字化碳管理體系建設等試點。

今年工業經濟能否延續回升態勢?田玉龍表示,2023年工業經濟面臨的外部環境依然復雜,工業領域發展面臨的三重壓力還比較大。“但總的來看,工業經濟增長態勢和格局沒有變,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穩固。隨著市場主體活力、居民消費潛力和產業升級動力有效釋放,工業經濟穩步回升態勢保持不變,將為宏觀經濟大盤提供更有力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