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草原综合久久大伊,精品无码66区,视频一区 国产素人一区二区三区,亚洲色欲成人在线观看视频一区

新聞中心

潤拓新聞
行業新聞
天然氣切割視頻

聯系我們

  1. 電話:010-63281184
  2. 手機:18514441776
  3. 郵箱:bjrfrq@163.com
  4. 網址:www.cuikai.net.cn
  5. 郵編:100055
  6.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南濱河路27
  7. 號7號樓貴都國際中心A座1203室
首頁 >新聞中心 >潤拓新聞

儲氣庫建設迎來黃金期 天然氣發展仍需完善供儲銷體系

點擊次數:1464 發表時間:2019-10-11


寒氣逼近,秋意正濃。

天氣越來越冷,老百姓對于天然氣的需求自然也是水漲船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擔心“氣荒”問題。

受宏觀經濟穩中向好、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持續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等因素等驅動,近年來我國天然氣消費增速明顯加快。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3-2018年中國的天然氣產量呈逐年增長趨勢,增速呈波動變化。

2018年,我國天然氣消費快速增長,表觀消費量達到2803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7.5%,在一次能源消費中占比達到7.8%;日最高用氣量首次突破10億立方米,達到10.37億立方米,同比增長20%。

根據發改委數據顯示,2019年1-3月,中國天然氣消費量為77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1.60%。對比我國產量與消費量來看,我國天然氣的供給量明顯小于需求量,進口的依賴逐漸增強。

此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布《中國天然氣發展報告(2019)》白皮書。報告指出,我國天然氣行業發展迎來戰略機遇期,但行業發展不協調不充分問題依舊突出,產供儲銷體系建設任重道遠。

儲氣建設提速

此前,發改委、能源局召開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儲氣設施建設督查總結電視電話會。會議指出,各個地區要重點抓好六個方面工作,一是千方百計保障上游氣源足額供應;二是確保互聯互通重點工程按期投產;三是盡快補齊儲氣能力建設短板;四是加快合同簽訂和有序推進“煤改氣”工作;五是切實保障民生用氣需求;六是保障天然氣基礎設施安全平穩運行。

值得欣喜的是,現在,各地區都已經清醒地認識到了我國天然氣儲氣能力不足這一瓶頸,目前,各地的儲氣庫建設也是如火如荼。

據了解,重慶氣礦承擔的總投資7億元的相國寺儲氣庫擴容項目已正式啟動。隨后該市還將建設5座大型儲氣庫(其中2025年前建設3座,2035年前再建設2座),從而使本地庫容量達到約352億立方米,足夠重慶市民生活用氣56個月。

這些大型儲氣庫具備季節調峰、事故應急以及國家能源戰略儲備三大功能。它們建成投運后,將有效緩解川渝地區冬季天然氣供需矛盾,為重慶實現低碳可持續發展構建更為健全的能源體系。

重慶氣礦相關負責人介紹,儲氣庫建設主要是針對枯竭型氣田,依托其圈閉、密封性較好,儲存空間較大的特點進行二次利用。目前我國正在加大儲氣庫修建力度,計劃形成西南、東北、新疆、陜西四大地域性儲氣庫群。重慶的儲氣庫群不但要服務地方發展,更要在保障國內能源供應方面起到重要支撐作用。

“隨著國家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對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長,地下儲氣庫將在中國的油氣消費、油氣安全領域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建庫目標將從目前的調峰型向戰略儲備型方向延伸及發展,建庫技術水平也將在實踐中不斷得到提高。”卓創資訊分析師馮海城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

馮海成指出,地下儲氣庫具有以下優點:儲存量大,機動性強,調峰范圍廣;經濟合理,雖然造價高,但是經久耐用,使用年限長達30~50年或更長;安全系數大,安全性遠遠高于地面設施。

除重慶以外,湖北、江蘇、河北、陜西等地都在加快儲氣設施建設。揚州中燃公司LNG應急調峰儲備站二期工程已經開工,工程今年底投用后,將緩解冬季用氣難題,為市區天然氣調峰供氣和冬季保供奠定了堅實基礎。西安出臺了“鐵腕治霾.保衛藍天”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修訂版)》。方案要求“煤改氣”堅持“以氣定改”,有序發展天然氣調峰電站等可中斷用戶,原則上不再新建天然氣熱電聯產和天然氣化工項目。加快天然氣調峰儲氣設施建設步伐,2020年采暖季前,全市燃氣儲備能力達到省考量化指標要求。建立完善調峰用戶清單,采暖季實行“壓非保民”。

另據了解,河南濮陽中國石化文23儲氣庫今年累計注氣超過20億方,比計劃提前兩個月。庫存量達33億立方米,達到設計庫容的39%,為2019年注氣任務目標完成奠定了堅實基礎。文23儲氣庫是我國在建的中東部地區最大儲氣庫,日注氣量穩定在1500萬方,相當于每天存入3400萬戶三口之家的用氣量。

仍需克服難題

有分析指出,目前國內地下儲氣庫工作氣量僅為全國天然氣消費量的3%,遠低于12%-15%的國際平均水平。為補齊儲氣調峰短板,國務院及國家相關職能部門已在多個政策文件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上游供氣企業要承擔不低于年售氣量10%、城燃企業不低于天然氣年用氣量5%、地方政府不低于保障本行政區域日均3天需求量”的儲氣能力目標要求。

能源互聯研究者聶光輝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雖然國家出臺各種政策鼓勵儲氣設施建設,但因其所需投資大、建設周期長、技術含量高,圍繞“儲氣庫由誰來建設,季節性調峰責任應由誰來承擔”的問題,業內一直爭論不休。一位不愿意具名的業內人士也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指出,當前,相關方面對儲氣能力建設重視不夠,大家對儲氣設施遲遲沒有跟上。儲氣建設需要消耗大量資金且回報周期很長都是其發展緩慢的原因。“投資大,收效慢,欠缺協調機制,關注的人自然也就少了。”該業內人士指出,儲氣建設投資較大,一般都需幾十個億,甚至上百億元人民幣的投資,一般都是國家投資建設,社會資本望而卻步。

據了解,地下儲氣井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由于我國枯竭氣田所在地的地質結構復雜,找到“注得進、存的住、取得出”的地方來建造地下儲氣井非常不容易,這一點與美、歐諸國相差很大,很多項目也就此擱淺。

“儲氣庫建設對地質條件的要求相對苛刻,適宜建設儲氣庫的庫址對于每一個國家來說都是稀缺資源。此外,在儲氣庫大型化、標準化和達容達產等方面技術尚不成熟,工程建設難度大、技術要求高也成為制約儲氣庫發展一個問題。也希望國家能鼓勵多主體合資合作建設儲氣設施,共擔成本,共享收益。”聶光輝說道。

為解決上述儲氣設施投資大,卻沒有有效投資回收途徑的問題,國家一方面積極構建輔助服務市場,支持企業通過自建、合建、租賃、購買等多種方式相結合履行儲氣責任;另一方面,堅持儲氣服務和調峰氣量市場化定價,堅持儲氣設施建設的運營成本有合理的疏導。

就目前來看,儲氣能力不足、市場機制不順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兩大短板。因此,必須完善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

“天然氣上游勘探開發的‘卡脖子’問題亟待突破;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過快攀升,使得供應的安全風險明顯加劇;儲氣設施建設落后于需求增長,造成儲氣能力不足;市場機制不順,導致終端用戶氣價過高等問題依然突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表示,這些問題不解決,就有可能對天然氣長遠發展造成嚴重的影響。

王一鳴建議,要深化油氣體制機制改革,上游探索形成有利于多元社會主體長期進入、有序競爭的市場機制;加強政策措施配套,繼續研究推出有利于天然氣增儲上產的財政、稅收、金融、科技和產業支持政策。

此外,有分析指出,產供儲銷體系雖然沒有涉及到具體用戶,但實際上用戶在整個調節機制的運行中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今后政府部門將把用戶需求側的管理納入到整個產供儲銷體系范圍內統籌考量,以促進整個天然氣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來源: 中國產經新聞網